請問菩薩瓔珞本業經與菩薩瓔珞經有何差別?

請問菩薩瓔珞本業經與菩薩瓔珞經有何差別?我知道不同但不知內容差別為何呢?

你提問的這兩部經典,其要旨有點近似,但內容篇幅長短卻相差很多,而且分別收錄於大藏經中的第二十四冊與第十六冊。請看下面資料的整合。
菩薩瓔珞本業經屬大乘經典,主要在闡述菩薩之階位及修行。(內容凡二卷,只有八品,篇幅比較短)
例如:40種無畏(指明菩薩乘之階位)
所謂「40種無畏」即「菩薩41位 」的最高階位,指的是不畏懼修行的困難之意,也就是10住,10行,10迴向,10地,及等覺。以此40位修行之功德 ,而莊嚴佛果,故言「41地」之瓔珞等莊嚴,總名為「 菩薩瓔珞本業」。但若加「無垢地」則成為下面的說法。
亦即闡述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無垢地及妙覺地等四十二賢聖,並將四十二賢聖加上十信而成五十二位。此外,亦解釋二諦之要義,以十波羅蜜為佛所行之因,又說三聚淨戒,以八萬四千法門為攝善法戒、慈悲喜捨為攝眾生戒、十波羅夷為攝律儀戒等。
菩薩瓔珞本業經二卷八品名稱如下:
集眾品第一:佛重遊道場樹下,放四十二光,集十首菩薩,從十林剎,十精進佛所來,及集一切諸天眾等。
賢聖名字品第二:說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名字,皆華梵雙舉。又說住前十心,信念,精進,定慧,戒,迴向,護法,捨願。又說二十四願偈,亦說十不可悔戒。
賢聖學觀品第三:謂十住名習種性,十行名性種性,十向名道種性,十地名聖種性。次等覺性,次妙覺性。又名六堅,又名六忍,又名六慧,又名六定,又名六觀,又名六寶瓔珞。一銅寶,二銀寶,三金寶,四琉璃寶,五摩尼寶,六水精寶,并說六位所修諸行。
釋義品第四:仍釋前十信,及四十二位之義。
佛母品第五:答敬首菩薩問二諦義,并說小中大劫差別。
因果品第六:明十波羅蜜,各有三緣,及說七財、四攝、四辯、四依等為因,二種法身為果。
大眾受學品第七:佛復放光集眾,囑文殊及善財等七大菩薩,各領大眾受學。因分別三種受戒,及受戒儀式。由受戒故,次第入於住、行、向、地,等妙覺中。
集善品第八:三勸大眾發菩提心,乃至再囑須受菩薩戒已 ,方可為說此大法門。( 本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。)
菩薩瓔珞經 :又名現在報經、瓔珞經。凡14卷,是一部 45品的大部經典 ,說明菩薩的修道。佛以多位菩薩為告訴的對象,又菩薩們也有對話,有時是佛說明修道過程,有時是菩薩們的自白,教示無數法相。亦即敘述菩薩之階位及三聚淨戒等之因行。(篇幅很長)
據說東晉有祇多蜜譯的《瓔珞經 》(又稱《 現前報經》)的異譯,但是無現存。(在大藏中經屬經集部)
菩薩瓔珞經四十五品名稱如下 :卷1是1.普稱品、2.識定品、 3.莊嚴道樹品,卷2 是4. 龍王浴太子品、5.法門品,卷3:6.識界品、7.諸佛勸助品 、8.如來品 ,卷4:9.音響品、10.因緣品、11.心品、12.四聖諦品、13 .成道品,卷 5:14.生佛品、15.本末品、16.非有識非無識品、17.無量品,卷6:18.無量逕品、19.隨行品(前半 ),卷7:19.隨行品(後半)、20.光明品,卷8:21.無想品、22.無識品、23.受迦葉勸行品 、24.有行無行品 ,卷9:25.有受品、 26.無著品、27.淨智除垢品、28.無斷品卷10:賢聖集品、30.三道三乘品,卷11:31.供養舍利品、32.譬喻品、33.三
世法相品,卷12:34.清淨品、35.釋提桓因問品、36.本行品,卷13:37.聞法品、38.淨居天品,卷14:39.十方法界品、40.十智品、41.應時品、42.十不思議品、43.無我品、44.等乘品、45.三界品。(姚秦竺佛念譯,收於大藏經第十六冊)
中國自天台之後,開始有了三聚淨戒概念,而這個概念的根本出處就是瓔珞戒本就是瓔珞經。此外還有五種法身的闡述:一、如如智法身,即證如如之理的實智;二、功德法身,即十力四無畏等一切之功德;三、自法身,即地上菩薩所應現的應身,天台謂之為勝應身,法相謂為報身中之他受用身;四、變化法身,即天台所說的劣應身,法相所說的變化身;五、虛空法身,即如虛空離相之如如理。( 以上資料及淺見提供你參考! 若有疏漏,尚祈諸方大德指正)

觀世音菩薩,地藏王菩薩,地藏菩薩本願經,文殊菩薩,何謂菩薩,羅漢,菩薩廣行無量義,菩薩保佑,菩薩清涼月 常遊畢竟空,菩薩我朋友,菩薩的意思,普賢菩薩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nxinju27 的頭像
    kenxinju27

    明心見性、悟道的境界

    kenxinju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