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的關係是....

想請問觀世音菩薩與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的關係是.... 應該說牠們代表的各自含意是什麼?! 為什麼會把這三位神尊放在一起,這樣三者含意是什麼呢?! 目前知道的是.... 觀世音菩薩因為「聞聲救苦」,所以名為「觀世音」,因為菩薩觀理自在、觀人自在、觀境自在、觀心自在,所以又名「觀自在」 在大乘佛教裡,文殊常與普賢菩薩侍佛左右。 文殊在左,代表智、慧、證;普賢侍右,代表理、定、行,二者共詮如來理智、定慧、行證的完備圓滿..... 但普賢菩薩、文殊菩薩與觀世意菩薩放在一起的"思想"含意是什麼呢?! 麻煩大家了! 重點是觀世意菩薩、普賢菩薩、文殊菩薩聽說是佛教的思想三階段,是哪三階段...

觀世音菩薩與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個別涵義就不解釋了,你是明白的。
如以世人眼光來說,所謂的三階段思想的確是個好解說的方式。
三者都是協助佛陀弘揚佛法的幫手。
簡單說~
文殊->智慧。世人初始修行開端,透過智慧了解真我、無我,所謂無法生忍,白話是指沒有人、沒有神、沒有生,無我無法。人在佛法中理解到的自我懺悔,往往也成為修行窒礙,覺得自己有罪,反而變成可以原諒別人所做的錯或造成的傷害,卻無法放下自己曾經犯的過錯,而陷入困頓。
所以才會出現持劍逼佛的文殊(此段細節網路可查,不多說)。而此階段為進入真法佛門的第一步。
普賢-->行願。經過上述開智慧,悟無我無法,下一階段落實宏揚法相。白話可解釋開始行善、推揚佛法,讓更多人了解。此時開始要面對世間許多的苦難、誤解、行腳。故而需要更堅定的意志跟信念。
觀世-->慈悲。經過開悟頓悟、實行宣揚苦行,接下來就算是冷眼看世間。這裡的冷眼可不是冷漠,而是冷靜、透悟。此階段對於何謂人、何謂佛、無謂法,已經無需解釋,也不受婆娑世界的世俗目光所評斷。
大約是如此,如有釋意不足請見諒。

2008-04-12 00:39:32 補充:
三者時而並存,時而各據,其實只是眾生意念想要看到的是誰,或說是需要哪一方面的學習跟提點。

觀世音菩薩,地藏王菩薩,地藏菩薩本願經,文殊菩薩,何謂菩薩,羅漢,菩薩廣行無量義,菩薩保佑,菩薩清涼月 常遊畢竟空,菩薩我朋友,菩薩的意思,普賢菩薩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nxinju27 的頭像
    kenxinju27

    明心見性、悟道的境界

    kenxinju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